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住有所居

7月18日至20日,省委书记苏荣在我市调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时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让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副省长朱虹随同调研,市委书记董仚生,市委副书记、市长潘东军,市委常委、副市长汪东进,市委常委、广丰县委书记倪美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汪霞,市委常委、鄱阳县委书记张之良,副市长黎隆武陪同。
调研期间,苏荣主持召开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听取了有关市、县的情况汇报后,苏荣对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苏荣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而且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起到刺激消费、带动投资、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城镇化等多重效应,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好势头,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要积极想办法、找门路、开渠道,尽全力筹措资金,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用地保障,舍得用好地,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要确保质量、保证公平,把保障性安居工程打造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继续坚持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三个“百分之百”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始终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相关制度,堵塞漏洞,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强化住房分配监督管理,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保障对象监督,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让群众满意。要着力探索和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切实做到搬得进、住得起、退得出、管得好,真正把保障性安居工程打造成质量过硬、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苏荣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调动各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继续坚持和完善“三房合一”的模式,重点发展公租房,逐步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对象统一纳入到公租房保障范围。要坚持城乡统筹推进,继续做好城市中的廉租房、旧城危房改造群体和林区、垦区、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改造步伐,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地要在着力培育当地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抓住当前房地产业大洗牌、大整合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保障房性安居工程,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上水平。
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是苏荣此次调研的又一主题。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穿行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青砖黛瓦的楼房错落有致,一块块青翠欲滴的茶园星罗棋布,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成为名茶之乡、生态之乡。坐在绿树掩映的农家乐亭台和通透敞亮的农家厅堂,苏荣仔细询问村民们生产生活状况。村民苏贤刚泡好自制的红茶,热情地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品尝。苏贤刚说,林农们受益于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他是村里茶叶种植科技示范户,一年光茶叶种植收入就有8万元。现在村里搞了新农村建设,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沼气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坦!苏荣高兴地说,你们找到了山区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好山好水出好茶,要创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包装、营销,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苏荣强调,人类在发展中越来越认识到必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都是大自然的禀赋,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可以保护生态资源,而且可以为百姓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保护区内的林农为我省生态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要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使林农得到更多实惠。
﹝来源于上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