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
会员服务
毛铺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劲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中国式新时代的公关人,奋力推进高质量社团跨越式发展。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热烈庆祝上饶市公共关系协会主席会员单位:红之梦(江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热烈祝贺上饶市公共关系协会设立青少年健康管理中心;招商服务中心;礼宾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守护光明的未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就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科学护眼,睛彩未来”——上饶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社区公益行活动即将在上饶市信州区拉开序幕!信州区招募100位”护眼大使“和100位”护眼督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上饶公关网 > 综合资讯 > 上饶新闻 > 正文
余干:农村寄宿制小学解留守儿童上学心结
来源: 江西日报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2307

 6月5日,倾听着700多名孩子的琅琅书声,余干县三塘乡桥头村小学校长张智能终于舒心地笑了。就在一年前,桥头村小学仅剩下12名学生,校园内冷冷清清,张智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校园重现生机,缘于桥头村小学调整教学模式,开办农村寄宿制小学,昔日在私校甚至外省读书的孩子,又重回校园了。

  近年来,留守儿童究竟在哪里上学,一直纠结着在外打工父母的心:在城里上学太难;让孩子在家里上学,路程又太远,回家无人照顾吃饭,住宿也不便。许多人不得已每年花上万元让孩子进本地私校,余干县许多农村公办小学濒临倒闭。

  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农村公办寄宿制小学,成为打开留守儿童上学难的一把“钥匙”。

  从12人到700多人 农村公办小学起死回生

  余干县三塘乡桥头村小学就在桥头村委会正对面。每天路过小学时,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朱安福都会在校门口伫立一会儿,或是去校园看看孩子的食堂,或到宿舍摸摸孩子的被子。作为学校发展的“后勤部长”,朱安福牵挂着这里的一切。

  2008年,朱安福当选为村支书。村小学的前途问题,成为他上任后最大的“信任危机”。

  当时,桥头村小学已日益衰败。学校没有围墙,操场上长满杂草,每天有几头牛在那里啃草;学生一天天流失,至去年,全校仅剩下12名学生。

  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学校没有宿舍,也没有食堂,孩子不能寄读。越来越多村民外出打工,但在外务工的村民不放心孩子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去上学,也不放心孩子跟着老人吃住。村民的担忧不无道理,“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本来就体弱多病,哪还能指望他们天天接送小孩,天天给孩子做吃的啊?”

  村公办小学不能寄宿,一些父母只得咬咬牙,把孩子送到当地私立小学,私立小学有校车接送,也可包吃包住,但每年近万元的费用,但很多家长心存纠结。

  当村里的矛盾焦点集中在村小学问题上后,朱安福痛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筹资为村里建个寄宿制公办小学,彻底解除留守儿童上学之忧。

  村干部四处“化缘”,找村民集点,找当地老板筹点,找政府部门要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筹集到六七十万元资金,新修了校园围墙,整修了操场,建起了宿舍和一个小食堂,一个像模像样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于去年开张招生了。

  消息传来,村民打鞭炮庆贺。十里七村的村民,或把在城里读书的孩子接回来,或把在私立小学读书的孩子转过来,学校学生一下子增加到700多人。校园终于又重新传来琅琅书声。

  校长张智能说,寄宿制小学建起来后,学校已配备12名公办老师,并在每个宿舍配有两名管理人员,孩子吃饭、住宿、洗衣等有学校管理人员管,而且政府对寄宿生有补贴,家长花不了几个钱。

  困惑桥头村多年的留守儿童读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学校成“温馨港湾” 小小寄宿娃的新生活

  寄宿在小学里的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等,最小的仅五六岁。老师既要教孩子读书,更要管孩子的生活,变成真正的“妈妈老师”。

  在余干县黄金埠镇塘湾小学,寄宿着几百名小娃娃。在学校时,记者看到,无论是中午午休,还是吃午餐,班主任老师始终和孩子在一起。学校简陋的宿舍,挤着数十名孩子,每个宿舍,都有两名生活老师,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孩子洗衣。

  “那么小的孩子,每周有五天呆在学校,刚来学校寄宿时,一些孩子还不太适应,会哭。”学校老师告诉记者,此时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是治疗孩子不适应的良方。在学校住久了,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玩,孩子也就慢慢适应了。

  “招收寄宿学生,我们也是被形势逼得。”塘湾小学校长叶长春说,周边村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长迫切希望学校能早日建成寄宿制学校,方便孩子学习。看到学校生源不断流失,至去年仅剩下200名学生,塘湾小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痛下决心,招收寄宿生。消息传来,找校长“开后门”要进学校的村民络绎不绝,甚至隔壁万年县村民也有孩子想送来。学校学生人数一下猛增500多人,苦于校舍不够,不敢再扩大招生。

  家长选择公办寄宿学校,除比私校便宜外,更看中的是公办学校的师资力量。“我们学校公办老师,全部是专科生或本科生,不仅教得好,也有爱心。”叶长春说,开办寄宿制小学后,老师压力大增,每天都吃住在学校。为了能让留守儿童在校园感受家庭般的温暖,学校开设了亲情绿色通道,定期分批次让学生与家长沟通。另外,为了让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助孩子全面发展。

  寄宿娃牵动众人心 农村寄宿制小学还得扶一程

  有着上百万人口的余干县,是个打工大县。近十年来,余干公办学校学生大规模流向私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私校条件相对较好,吃住更方便。

  来自余干县教育局的统计,到目前,余干县私校仅小学就有13所,另有完全学校8所。在民办学校上学的学生人数超过45%。私校上学费用不菲,让越来越多群众呼吁,建立更多公办寄宿制小学,让更多留守孩子能好好读书。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两年,公立寄宿制小学在余干县陆续冒出,一所所濒临倒闭的公办学校,重新传来琅琅读书声。

  然而,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公立寄宿制小学,还需要更多关爱。

  在塘湾小学,记者看到,因缺少学生宿舍,几十名孩子挤在一间大宿舍。为腾出地方安排孩子住宿,单身老师不得不8个人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一名刚从赣南师院分配在塘湾小学教书的女老师说,自己苦点倒没关系,只是希望那些孩子的居住条件能更好点。

  让校长叶长春更忧心的是,学校操场因缺少资金整修,至今还是黄泥地。“一遇下雨,操场又是水又是泥,孩子全脏了,几百名学生的脏衣服,我们都洗不过来。”一名生活老师说,真希望学校操场能有资金好好整下,变成水泥地。

  在桥头村小学,学校临时食堂小得可怜,甚至容不下几张饭桌让孩子坐下来吃饭。校长说,真希望上面能拨点资金,让留守儿童更安心吃饭、上学。

  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配备不够,留守儿童生活起居如何得到更好照顾,也值得重视。

  余干县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甘卫元说,越来越多地方,呼唤开办公立寄宿制小学,但教育部门无这方面的配套资金支持,也没有能力解决食堂、宿舍等大量资金缺口,教育局只得力所能及地挤出点资金帮扶,希望全社会齐心协力,尽快做好政策配套,给公立寄宿制学校更多关爱,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公关案例
·营销怎么做才能打动这74%的
·傅园慧大师揭秘:如何激发文案
·APP推广前,你应该知道的事
·可口可乐式公关还能HOLD多
·高校集团被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
·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1月起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793-8201995 投诉受理:0793-8226908
主管单位:上饶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饶市公共关系协会
技术支持单位:
零度网络科技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005686号-1    赣公网安备36110202000636号